Part Introduction:这篇文章是安娜·卡拉瓦耶娃对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深情回忆,生动描绘了这位苏联作家在极端病痛中展现的惊人意志与创作热情。尽管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奥斯特洛夫斯基仍以口述方式完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其房间总是挤满访客,充满年轻人的活力。他拒绝医生摘除眼球以减轻痛苦的提议,坚持用”自己的棕色眼睛”面对世界,并将生命视为一场必须打赢的”进攻”。文中特别提到1935年他重病中坚持工作、与读者热情互动的情景,以及临终前完成《暴风雨所诞生的》第一卷的执着。奥斯特洛夫斯基以革命战士自居,其乐观精神感染着周围人,他痛恨被怜悯,始终强调”活着就要斗争”。作者通过日常对话、书信片段和病榻细节,塑造了一个将文学创作视为生命战斗的钢铁形象,其人格魅力与理想信念超越肉体局限,成为激励一代人的精神丰碑。

Part One Chapter 1(少年帕维尔的磨难与成长):少年帕维尔因在复活节蛋糕面团中撒烟草被神父瓦西里赶出学校,随后在火车站餐厅找到工作,饱受欺凌与剥削。他在餐厅目睹了同事们的堕落与不公,尤其是好友弗罗霞被侍者普罗霍尔欺骗侮辱的遭遇,内心充满愤怒与无力感。帕维尔渴望逃离这种生活,但年龄不足使他无法进入铁路工厂当学徒。一次因疲劳导致锅炉溢水事故后,他被普罗霍尔毒打,哥哥阿尔焦姆得知后痛揍普罗霍尔替弟弟报仇,自己却被宪兵关押。获释后,阿尔焦姆安排帕维尔去发电厂工作,希望他学习真正的手艺。帕维尔在苦难中逐渐觉醒,对压迫与不公的反抗意识日益强烈。

Part One Chapter 2(革命风暴与小镇少年的冒险):沙皇被推翻的消息如旋风般席卷小镇,起初居民们难以置信,直到革命士兵逮捕当地军官后,人们才涌向广场欢呼”自由、平等、博爱”。随后孟什维克掌权,但生活依旧。骑兵团进驻后仍维持旧秩序,直到”布尔什维克”士兵开始成批从前线逃回并与卫戍部队交火。主人公保尔与伙伴们目睹游击队进城分发枪支,他冒险私藏了一支步枪。德国占领后强制收缴武器,保尔的哥哥阿尔焦姆砸毁了他的枪。保尔又偷走德国中尉的手枪藏于砖窑,引发搜查却未被发现。与此同时,水兵朱赫来成为保尔的导师,教他电工技术和拳击,两人建立起深厚友谊。在动荡时局中,少年保尔经历了革命风暴的洗礼,逐渐从顽皮少年成长为具有反抗意识的青年。

Part One Chapter 3(乡村爱情与革命情怀:托尼娅与帕维尔的故事):托尼娅回到童年生活的乡村,对熟悉的景色感到既亲切又无聊。她在花园散步时遇到正在钓鱼的帕维尔,两人因误会发生争执,但很快和解并开始交谈。帕维尔性格倔强,对富人充满敌意,但托尼娅的真诚打动了他。两人逐渐成为朋友,一起跑步、聊天,托尼娅还带帕维尔参观家中藏书。帕维尔因家境贫寒感到自卑,但托尼娅的友善让他放下戒备。与此同时,铁路工人因德军压迫开始罢工,帕维尔的哥哥阿尔焦姆等人因反抗被捕。在逃亡中,阿尔焦姆等人被迫为德军开车,最终设计杀死守卫后逃跑。帕维尔得知消息后忧心忡忡,但仍坚持工作并努力改善家境。他与托尼娅的友谊在阶级差异的阴影下发展,帕维尔开始注意仪表并努力融入托尼娅的世界,而托尼娅也对这个”粗野”却真诚的工人少年产生了特殊情感。

Part One Chapter 4(乌克兰的阶级斗争与血腥屠杀):乌克兰爆发了残酷无情的阶级斗争,各派武装势力混战不休,城镇陷入混乱与恐惧。佩特留拉匪帮在头目戈卢布指挥下横行肆虐,肆意掠夺屠杀,尤其是针对犹太人的血腥暴行令人发指。他们洗劫商铺、凌辱妇女,老裁缝佩萨赫为保护女儿惨遭杀害,铁匠纳乌姆为保卫妻子与匪徒血战至死。印刷工人谢廖沙和伙伴们冒险藏匿犹太同胞,却目睹暴徒当街追杀犹太老人时挺身阻拦,反被马刀劈中。短短三天里,无数家庭破碎,街道上遍布尸体,幸存者终日战栗于暴行阴影之下。这场由匪帮纵欲狂欢引发的灾难,将整座城市变成了人间地狱。

Part One Chapter 5(帕维尔救菲奥多):红军对佩特留拉部队发起猛烈进攻,戈卢布团被调往前线,镇上仅剩少量后卫部队。帕维尔独自在家时,布尔什维克水兵朱赫来深夜前来避难,向他传授革命思想,揭露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的暴行,并指明只有布尔什维克党才是工人阶级的真正代表。朱赫来的教导深刻影响了帕维尔的世界观。数日后,朱赫来外出未归,帕维尔四处寻找时,恰遇朱赫来被佩特留拉士兵押送。帕维尔冒险突袭哨兵救下朱赫来,但自己因目击者丽莎(曾与帕维尔在托尼娅家有过节)的男友维克多告密而被捕。在狱中,帕维尔回忆与托尼娅的决裂——因阶级立场冲突不欢而散,同时担忧朱赫来的安危。朱赫来与帕维尔成功逃脱追捕,但帕维尔最终被叛徒出卖,遭受毒打后关入仓库改造成的牢房,在黑暗中思索革命道路与个人命运。

Part One Chapter 6(红军从谢佩托夫卡撤退):红军从谢佩托夫卡撤退后,城内局势动荡。托尼娅在家中担忧被捕的保尔·柯察金,得知他被释放后冒险寻找他,将他藏在家中并安排与哥哥阿尔焦姆见面。保尔因解救布尔什维克水兵被捕,在狱中遭受酷刑,后因敌军指挥官误判获释。与此同时,谢廖沙·布鲁兹扎克加入红军并参与建立共青团组织,积极动员青年工人。城内苏维埃政权成立后,革命委员会展开物资征用和宣传工作,镇压反革命势力。随着波兰军队逼近,红军部队奉命撤离,谢廖沙随军转移,离别前与地下工作者丽塔·乌斯季诺维奇互诉衷肠。保尔从前线来信告知负伤情况,而托尼娅与保尔的情感因阶级差异面临考验。最终,红军撤离留下空城,革命者们带着对未来的信念踏上新的征途。

Part One Chapter 8(红色骑兵的荣耀与苦难):《红色骑兵的荣耀与苦难》讲述了苏联内战期间红军骑兵部队的激烈战斗与战士们的牺牲。故事以谢廖沙和保尔等年轻战士的视角展开,描绘了他们在第聂伯河畔与波兰军队的交锋、基辅失守的挫败以及反攻中的英勇表现。谢廖沙在肉搏战中首次杀人,内心挣扎却坚定革命信念;保尔经历战火洗礼成长为坚韧战士,随骑兵军转战南北,参与解放日托米尔等关键战役。战斗中,战友米沙牺牲,保尔意外与兄长阿尔焦姆重逢。骑兵军势如破竹,粉碎敌军防线,但师长列图诺夫阵亡令保尔悲愤冲锋,最终在利沃夫战役中被炮弹击中重伤。穿插其中的是战地读书会、战友情谊以及对《牛虻》的讨论,展现了革命者在残酷战争中对理想与人性尊严的坚守。

Part One Chapter 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帕维尔·科尔察金的奋斗与成长):《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九章讲述了帕维尔·科尔察金在重伤昏迷后奇迹生还的历程。他在野战医院高烧谵妄时产生章鱼缠身的幻觉,经医生尼娜·弗拉基米罗夫娜等人全力救治,昏迷13天后苏醒。康复期间,帕维尔展现出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忍受换药剧痛从不呻吟。出院后,他因价值观分歧与恋人托尼娅决裂——她坚持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拒绝融入共青团集体活动。帕维尔加入契卡投身肃反工作,但因健康恶化转任铁路工厂共青团书记。章节结尾,随着苏波战争结束,帕维尔重返故乡与母亲和兄长阿尔焦姆团聚。这段经历既展现了革命者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淬炼,也通过爱情与理想的抉择,凸显了主人公将党的事业置于个人情感之上的坚定信仰。

Part Two Chapter 1(红军成功挫败叛乱):红军成功挫败了一起由白卫军军官和残余匪帮策划的叛乱阴谋。在捷尔任斯基特别部门的严密侦查下,五名布尔什维克提前掌握了叛乱的详细计划。起义前夕,党团组织迅速武装起来,由朱赫来指挥的共产主义营与军校学员、契卡部队协同行动,连夜突袭了阴谋分子的据点,缴获了军官名单和武器。尽管在行动中契卡干部利特克和索洛缅卡营五名战士牺牲,但叛乱被彻底扼杀。与此同时,谢佩托夫卡的瓦西里神父一伙也被逮捕。然而新的危机接踵而至——铁路瘫痪将导致冬季粮食与燃料短缺,保卫革命成果的斗争转向了更艰巨的经济战线。

Part Two Chapter 2(铁路建设与英雄牺牲:一段革命岁月的记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部分讲述了苏联国内战争时期共青团员们在极端恶劣条件下修建铁路的艰辛历程。在暴风雪肆虐的寒冬,以保尔·柯察金为代表的青年建设者们面临着物资匮乏、匪徒袭击和伤寒流行的多重考验。铁路木材委员会主任的渎职导致燃料危机,朱赫来果断重组工程,将党员和共青团员编成突击队。保尔带领团队日夜奋战,在零下严寒中穿着破靴坚持工作,甚至遭遇初恋冬妮亚的嘲讽仍坚守岗位。工地接连发生匪徒袭击事件,克拉维切克为报信牺牲,托卡列夫负伤。保尔最终因肺炎和伤寒倒下,被误认为死亡送回故乡。这段文字生动展现了第一代苏联青年以钢铁意志践行革命理想的壮举,他们用血肉之躯在冰天雪地中铺就了通向新生活的铁路,即便付出生命代价也绝不退缩,体现了共产主义战士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集体主义光辉。

Part Two Chapter 3(勇敢的青年战士保尔与生活的斗争):保尔·柯察金在战胜伤寒后重返工作岗位,尽管身体虚弱仍坚持劳动。他积极参与共青团工作,推动纪律整顿,揭露生产中的懈怠现象,并与官僚主义作风斗争。在工厂里,他带领青年团员改善工作环境,赢得工友尊重。一次回家途中,保尔遭遇歹徒袭击,凭借机智勇敢救下女同事安娜,击毙匪徒。此事引发他与同事茨维塔耶夫的冲突,后者因暗恋安娜而质疑保尔。保尔坚持原则,最终化解误会。随着时间推移,他目睹战友们的情感生活,反思人生意义,决心将全部生命献给解放人类的事业。在政治学习与劳动实践中,保尔不断成长,展现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Part Two Chapter 4(边境线上的斗争与苏联青年团的成长):边境线上,苏联与波兰的哨兵在无声对峙中展现出两个世界的对立。共青团员保尔·柯察金在艰苦环境中成长,带领青年团开展斗争。他组织军事训练、打击走私、平息村庄械斗,并揭露内部腐化分子。在纪念十月革命的游行中,波兰哨兵暗中表达对苏维埃的同情。最终,匪首安东纽克被剿灭,柯察金因表现突出被调往省团委。一年来,他不仅巩固了边境苏维埃政权,更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完成了从共青团员到共产党员的蜕变。当柯察金调离时,战友们鸣枪送别,见证这位年轻战士在边境斗争中铸就的坚定信仰与领导才能。

Part Two Chapter 5(铁路工人加入布尔什维克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描述了1924年列宁逝世后,铁路工人们在悲痛中觉醒的政治觉悟。在暴风雪肆虐的谢佩托夫卡车站,老电报员颤抖着记录下列宁去世的噩耗,消息如闪电般传遍铁路工厂。工人们中断工作举行追悼会,三十七名资深工人当场递交入党申请。火车司机波利托夫斯基、钳工阿尔焦姆和司机布鲁扎克先后讲述自己在旧社会的苦难经历,以及列宁之死如何促使他们决心继承领袖遗志。阿尔焦姆坦言曾因家庭牵绊错过1918年革命,如今决心举家迁至工厂附近,彻底割断与土地的羁绊。会议持续至深夜,所有申请者均获全票通过,展现了工人阶级在失去领袖后更加团结的坚定信念。这场特殊的入党仪式印证了列宁逝世后布尔什维克队伍不仅未被削弱,反而吸引了大批经过生活锤炼的优秀工人加入,如同砍去树冠却让根系更加深广的巨树,彰显了革命事业强大的生命力。

Part Two Chapter 6(重逢与变革:一段革命者的故事):保尔·柯察金在酒店音乐厅偶遇乌克兰代表团会议,意外重逢昔日战友阿基姆、潘克拉托夫等人,更震惊地听到已故战友”柯察金”的名字被点名。会上他认出旧友丽达,两人叙旧时坦露心迹:保尔为年轻时受《牛虻》影响中断感情而懊悔,丽达则透露已成家育女。保尔被调往共青团地区委员会工作,期间揭发腐化分子拉兹瓦利欣并坚持将其开除。高强度工作使他健康恶化,经诊断需立即赴克里米亚疗养。临行前他因痛殴侮辱女同事的法伊洛而接受党内审判,最终法伊洛被开除党籍。保尔带着神经损伤的诊断书前往哈尔科夫,在中央委员会安排下前往”公社社员”疗养院。蔚蓝的黑海让他暂时忘却纷扰,但革命者骨子里的斗志仍在血液里沸腾——这段经历既展现了革命者间深厚情谊,也揭示了理想主义者在个人情感与革命纪律间的挣扎,更通过健康危机暗示了献身事业付出的代价。

Part Two Chapter 7(保尔·柯察金的奋斗与挫折):中央诊疗所的花园毗邻中央委员会疗养院,病人们常穿过这里从海滩回家。保尔·柯察金喜欢在一棵茂密的梧桐树下休息,远离人群的喧嚣。疗养期间,他饱受头痛折磨,对频繁的体检感到厌烦,尤其反感医生追问家族病史。他结识了女党员朵拉,并在露天音乐会上偶遇老友扎尔基,得知昔日战友们的近况。保尔因车祸右膝重伤,手术后被告知健康状况恶化,可能丧失行动能力。他拒绝向命运低头,坚持要求工作,但体力不支屡次倒下。中央委员会最终安排他领取残疾津贴,保尔尝试转行写作却因文化水平不足受挫。在莫斯科短暂停留后,他前往克里米亚探望母亲的朋友阿尔宾娜一家,目睹这个专制父亲统治下的家庭悲剧。保尔鼓励阿尔宾娜的女儿塔娅挣脱枷锁开始新生活,临别时承诺会帮助她们。回到哈尔科夫后,他强撑病体工作却再度倒下,最终不得不接受现实。尽管身体每况愈下,保尔仍誓言”只要心脏还在跳动,就绝不离开战斗行列”,展现了钢铁般的意志。

Part Two Chapter 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的奋斗与成长):保尔·柯察金在身体瘫痪、双目失明的残酷打击下陷入绝望,甚至考虑结束生命,但最终以钢铁般的意志战胜了怯懦。他在海滨公园的长椅上回顾自己为革命奋斗的24年,虽犯过青年人的错误,但始终坚守战斗岗位。在同志们的鼓励下,他通过无线电学习、组建青年学习小组重新找到人生价值,并与妻子达雅共同成长——她成为苏维埃代表和党员候选人。尽管病情恶化,保尔仍坚持工作,通过广播了解国家建设动态,为新一代共青团员的业绩自豪。老战友列杰涅夫的探望和别尔谢涅夫带来的无线电设备让他与外界保持联系,而达雅的政治成熟则成为他精神支柱。小说通过保尔在绝境中坚持学习、指导青年、支持妻子革命工作的感人事迹,展现了布尔什维克战士”永不掉队”的崇高信念。

Part Two Chapter 9(重生于暴风雨中:帕维尔·科尔恰金的奋斗与胜利):帕维尔·科尔恰金在莫斯科接受治疗期间,虽被医生判定失明无法治愈,仍以顽强意志对抗病痛,经历多次手术却拒绝屈服。他决定以写作重返战斗行列,构思了以科托夫斯基师为原型的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尽管初稿因邮寄丢失被迫重写,他在邻居女孩伽利亚的协助下坚持创作,克服失明障碍用纸板模具逐字书写。创作过程中他饱受记忆模糊、情绪崩溃的折磨,但最终完成全书。稿件寄往列宁格勒后,漫长的等待几乎击垮他,直到收到电报确认小说获出版批准。这一刻,帕维尔以笔为枪,冲破命运枷锁,重新回归战斗与生活,实现了精神上的重生。